跨学科实践与反思
日期:2024-01-03 09:25:09  浏览量:556

实践与反思1(肖晶)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探索者。新课标中指出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是分科教学,西方国家采用的全科教学(主要是小学阶段)。这完全颠覆我们认知的跨学科教学,如何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也帮助我们寻找路径,在大概念的统领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STEM课程和项目化学习等。这并不是把这只“螃蟹”直接送给了综合实践老师,我们每个学科老师都是综合老师,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跨学科尝试。

实践与反思2(王佳润)

跨学科学习的概念适用于语文学科,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可以从语文学科本质出发进行构建。第二章中用很长篇幅对语文学科大概念进行了描述。新版课标尤为强调语文学习更多地要指向生活、指向运用、指向素养。在“大概念”理念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以大概念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从表层知识学习走向深层意义获取、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语文运用的综合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研讨交流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实践与反思3(王佳润)

在进行基于大概念跨学科教学设计时需注意要打破森严的学科壁垒,拓展跨学科整合的范围与路径。对跨学科学习,尽管提出已经有不少时间了,大部分教师包括我自己还只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至于如何让其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起来,我还没有探索出科学的策略。通过阅读第五章,反思近阶段在帮康阿丽老师磨课的过程中,就体现了语文课堂中跨学科学习的运用。康老师的课以任务型目标推进阅读教学,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教学突破,聚焦“阅读教学任务链的设计”这一目标。未来,在学科教学中还要反复探索跨学科学习在课堂的渗透。

实践与反思4(张弛)

大概念是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的着力点,是我国基础教学课程改革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进而向"核心素养”转型的新超越。大概念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层面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深度思考和系统策略,不仅要有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优化方案,而且有课时教学设计优化方案;不仅有跨学科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而且还要有大概念与思维工具的结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运用大概念理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素养发展的新超越!

 

大概念的建构,以其视角不同,可涵盖哲学观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其中“跨学科概念遍及科学的所有领域,跨学科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组织框架,学生可将各学科内容实实践与反思5(林椿)

整合起来,科学地看待这个世界。”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跨学科学习是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或理论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与学科方法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发掘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信息科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如何与其它学科知识融合,建立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需要教师博览群书,学习和吸收跨学科知识,巧妙地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学科间相互关联和融合,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实践与反思6(林椿)

STEM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一种重实践、跨学科,区别于传统的注重书本知识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教育概念。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孤立地传授学科知识的做法,强调跨学科学习,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转而面向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或项目,探究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联系在一起,关注跨学科知识融合、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STEM作为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集跨学科与项目化教学为一体,STEM教育理念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Scratch语言教学为例,将scratch教学中融入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知识,跨学科汲取养分,借助多种资源,以真实世界的问题“古诗诠释”“自制口算器”“钢琴演奏曲”为项目的STEM教学,增加了学生探索学科大概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多元发展和深度发展。

 

实践与反思7(徐瑛)

跨学科的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因而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正如作者说的,各类学科知识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与融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跨学科的。想到几年前,科学课也被加进一年级科目了,有幸担任了一学期的英语老师+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让我震惊到,编书专家组真是太厉害了,学科间都能互相综合与衔接,话题都可以做到同步。当我英语课在学习昆虫话题时,科学课正同步带着孩子们在学校操场上找蚯蚓,蜗牛,西瓜虫等。这也让我在科学课上提问了孩子们蚯蚓,蜗牛用英语怎么说?英语课上补充到这些昆虫都可以叫做insect。看到这一章的“跨学科教学”,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曾经的跨学科教学,属实让我找到了学科与学科间的关联点,这个联系属实很有意义。

 

实践与反思8(高鹏辉)

 

从“看”到“用”大概念是核心素养发展一个新超越。其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一本好书包罗万象,一个概念聚焦核心,引领向学。正如文中所讲大概念并非基础概念,而是聚合概念,可以是某一学科大概念,可以是某一单元的大概念,这里的“大”是经验和事实消失后还存留的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无论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等等,如何定义与系统完善“核心”?是我们教师必须要“看”到的,而且这里的“看”是与学生的学习心向共生共长的。其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看”大概念知识基础上,我们应准确定位教学价值,给学生提供方向与范畴,与学生讨论、辨别各学科知识,逐渐由“多而杂”转向“少而精”,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梯度型与层级型知识结构,把学习到的内容知识迁移应用,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理性完善好“用”大概念。

 

实践与反思9(康阿丽)

关于跨学科学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没有在实际中落实,究竟跨什么、怎么跨、跨到什么课程,并没有明确规定。2022版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一是整本书阅读,其二是跨学科学习。跨学习学习的就是要突破就语文课程学语文的狭隘,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科中处处有语文。因为中文是母语,所以在各学科学习中,都会用语言文字去学习,去思考,语言文字是学科学习的媒介,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媒介,在学习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和以前的综合性学习有相似,都是注重社会生活、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指向更明确,就是为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例如:“ 在班级、学习或家里养护-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日常观察和记录。”以植物或动物为抓手,观察和记录为方式,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常识。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参 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多留意周围,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身边最好的传统文化,可以在每个节气到来时,学习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每个传统文化节日中,介绍节日特点、风俗习惯。

 

实践与反思10(张秋利)

未来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劳动者,所以对于传统教学中单一学科的教学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教师能够融合贯通,具有丰富的多领域研究,即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利用更好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语文教学中会融合信息技术的支持、科学变化的理解、数理知识的辅助,综合性的贯通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理解学习更加深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经历需要学生了解,但是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可能达不到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将小蝌蚪的演变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播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变化的过程也有科学的知识,虽然不是科学课,但是提及一点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储备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课后延伸学习。

 

实践与反思11(王真)

 

跨学科教学中,很多时候采取主导学科与辅助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这句话中我理解为:主导学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他学科可以作为方法与手段加以辅助,帮助更好地理解或者诠释主导学科的教学内容。以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讲民间故事”为例,就可以将语文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查阅民间故事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在网络上寻找相关配图、音乐、制作简单的ppt,这样更有利于声情并茂地讲解故事,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制作ppt并不是人人会,就需要计算机老师在课上指导。当然对于跨学科学习我没有很好的探究和尝试过,也许理解比较肤浅。毕竟学科融合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实现真正融合。很多时候,也许融合得十分生硬,貌合神离。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概念来统摄了,跨学科教学时,每个学科都应紧扣大概念进行设计,使各学科的知识有一个内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多学科融合课必须有一个需要集中解决的核心问题,然而依据这个核心大概念来组织各学科的知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观摩、实践。

 

实践与反思12(堵燕芳)

站在大概念的高度上,梳理概念体系,审视概念进度,选准基本教学问题,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促使学生的科学概念朝着大概念的方向发展。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在第二章的科学领域大概念中,寻到似曾相识的课程概念建构框架。但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绝不是课程设置中简单化的一门学科课程,新版课程方案中就有提到: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跨学科”也就意味着跨所有学科,换言之所有学科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又说明它是一门活动课程,而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关注学生生活逻辑的系统性。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大概念(书中并未涉及)又该如何定义?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具备整合性、生成性、实践性等大概念的基本特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大概念或许就是某一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围绕主题进行学科统整),又或者集中于以问题意识培养为核心大概念的若干子活动,它应该是动态的,富有生活气息和极强生命力。

 

实践与反思13(堵燕芳)

跨学科提倡多门学科的参与,共同面对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究与学习,以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问题本身具有跨学科性,例如对筷子的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学会用“关键词”搜索有关筷子的由来及发展历程;结合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调查有关筷子的文化及历史故事;在对学生使用筷子调查活动中,我们又将运用数学知识汇总调查回来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表,呈现调查到的结果;还会运用到美术课上小报的指导制作,作为学生活动的一项成果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尝试跨学科的前面,但这也对实施课程的一线老师提出了多学科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的更高要求,未来的路还很长,跨学科学习在大概念的统领下要从书本走向实践。

 

实践与反思14(严勤英)

跨学科提倡多门学科的参与,共同面对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究与学习,以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在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越来越普遍,它绝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该融入到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的途径,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善于学科学、爱科学和用科学。以活动为基础的科学课是一项丰富的资源,可使它与小学课程中所有其他学科结合为一体。在活动中,许多探究学习活动和其他学科教育计划和内容相互重叠。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娴熟得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正确地描述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须随时捕捉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链接点,整合科学与学科资源,促进课程与教学优化。如科学课《测量水的温度》一课,就与六年级的“折现统计图”有关联,学生学会根据数据记录制作曲线图,理解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事务的变化过程。就科学学科本身来说,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科学的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它为学生提供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少,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单一的学科教学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实践与反思15(翁梦妤)

大概念指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内事物和现象的学科知识的核心,是素养的一种具体表征,是以事实、知识为基础,且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参与其中的高阶认知,与其他学科概念、知识具有密切关系,可以与其他学科概念、知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我们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我们努力学好科学不是为了考试满分、竞赛获奖,而是为了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让我们疑惑的现象、问题时能有更多办法解决,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智慧、更幸福。我喜欢“懒孩子”,做什么都不要埋头苦干,“偷个懒”就能迸发出很多“金点子”,“偷懒”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我这么说,孩子们也是这么要求我的,他们觉得科学老师就应该像科学家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课外书上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事都要攒着到学校来问我。这就要求我自己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前只知道要像20年前包班教学那样,每门学科都要了解一些,学习了本书第一章后,我觉得这就是跨学科的大概念。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愿意努力带着孩子们把核心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去,当事实性知识遗忘后,还能深入持续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与反思16(陆倩倩)

跨学科提倡多门学科的参与,共同面对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究与学习,以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我们语文学科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更快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选取五年级“民间故事”主题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探寻民间故事”“演绎民间故事”“传承民间故事”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整合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设置具有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通过阅读、绘画、朗诵、表演等形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走向深度学习。